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雪津啤酒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雪津啤酒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百威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百威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基金報記者 張燕北
傳言坐實!全球最大啤酒生產商百威英博擬分拆旗下亞洲業務赴港上市。
百威英博堪稱啤酒界“巨無霸”,坐擁數百個品牌,還收購了雪津、哈啤等中國品牌。按照初步招股文件,百威亞太控股去年淨賺14.0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5.94億元),是同期華潤啤酒的10倍,青島啤酒的6倍。
市場消息稱,百威亞太控股暫計劃下半年掛牌,集資額或高達390億港元,估值或可達400億至500億美元(約3120億元至3900億港元),約為目前國內最大市值啤酒企業——華潤啤酒的2到3倍。
百威英博擬分拆亞洲業務申請香港上市
百威英博分拆百威亞太在港上市的消息流傳許久之後,港交所今天公布的文件正式坐實傳聞。今日,百威英博的亞太子公司——百威亞太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摩根大通及摩根士丹利為其聯席保薦人。
初步招股文件顯示,百威亞太控股是百威英博集團(AB InBev Group)的一部分,根據GlobalData的資料,以2018年零售額及銷量計,百威亞太為亞太地區最大的啤酒公司。於2018年,按正常化除息稅折舊攤銷前盈利計,公司也是以亞洲為基地的啤酒公司中溢利最高的其中一家。
公司生產、進口、推廣、分銷及出售超過50個擁有或獲許可使用的啤酒品牌,包括公司的全球品牌百威、時代及科羅娜,以及公司的多國品牌和當地品牌(如福佳、凱獅、Great Northern、Victoria Bitter)。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人非常熟悉的哈爾濱啤酒、雪津也在百威英博旗下。
百威英博是由來自美國百威和來自比利時英博這兩家曆史悠久的的啤酒公司組合而成。
百威是在1876年由一個美國人阿道弗斯ⷥ𘃥𘌥, 1980年百威啤酒股票在紐約交易所上市。英博則是在1366年誕生於比利時,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曆史,而它的前身是比利時啤酒廠。
1984年,英博進入中國市場,成為中國最大的啤酒生產商之一。先後收購了很多本品牌,值得一提的是在2006年,英博耗資58億元收購福建最大啤酒企業雪津啤酒有限公司,也創下了外資在中國啤酒市場的資金最多的一筆收購紀錄。百威則是在1995年進入中國,2004年,母公司安海斯-布希收購哈啤,讓哈啤成為了外資企業。
百威英博亞太子公司在今日遞交的申請中沒有提及此次發行的財務細節。但據新浪美股報道,兩位知情人士稱,此次IPO將於今年下半年進行,融資規模至少將達50億美元,可能成為香港今年最大規模的IPO。
覆蓋亞太地區多個啤酒市場
百威英博亞太區業務範圍包括澳大利亞、中國、印度、韓國和越南地區市場。其中,中國和澳大利亞構成該集團去年銷量的18%,營業利潤的14%,為百威英博亞太業務的主要市場。
招股文件表示,公司的泛亞平台戰略定位於為擁有全球最大成年人口的市場提供服務,其中擁有推動消費(包括啤酒消費)增長的有利宏觀經濟因素。根據GlobalData的資料,公司2018年:
於中國以啤酒銷售額計排名第一,並以啤酒銷售額及啤酒銷量計在快速增長的高端及超高端類別合計排名第一;
於澳洲、韓國以啤酒銷售額及啤酒銷量計排名第一;
於印度以啤酒銷售額及啤酒銷量計排名第三,並以啤酒銷售額及啤酒銷量計在快速增長的高端及超高端類別合計排名第一;
於越南億以啤酒銷售額及啤酒銷量計在快速增長的高端及超高端類別合計排名前三。
截至2018年末,百威英博泛亞平台由超過31000名全職雇員、62家釀酒廠及74個經銷中心構成。此外,公司持有許可證可進口逾25個百威集團品牌在亞太地區獨家銷售,如比利時的時代、墨西哥的科羅娜、德國的貝克,以及其他美洲及歐洲品牌。
百威亞太去年淨賺96億元,是華潤啤酒的10倍
擁有600多年釀造傳統的百威英博總部位於比利時魯汶,是全球啤酒銷量最高的企業,各地所擁有的啤酒品牌逾500個,包括旗艦百威啤酒、科羅娜啤酒、貝克啤酒、哈爾濱啤酒等。通過大量並購,百威英博已經成為全球五大消費品公司之一。
百威英博是全球最大的啤酒生產商,2018年的實現總營業收入546.19億美元、啤酒銷量達到約5761萬噸,相當於一天賣出16萬噸的驚人數字。
5月7日,百威英博公布了2019年一季度財報。根據財報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百威英博營收125.89億美元,同比下降3.86%;歸屬於股東的利潤為25.16億美元,同比增長74.36%。截至最新收盤,公司市值近1400億美元。
財報顯示,2018財年,百威英博在華收入增長了8.3%,其中高端化推動了每百公升收入增長5.6%,另外受到銷量增長2.5%的驅動。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增長了20.9%,利潤率增長了338個基點,這主要得益於收入增長,持續的高端化及成本控製。
就百威亞太財務數據而言,招股文件顯示,百威亞太2017年、2018年收入分別為77.9億美元及84.5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76.2億元),毛利分別為43.39億美元及46.67億美元。而期內溢利即淨利潤分別為10.77億美元及14.0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5.94億元),去年淨利潤上升30.5%。
這些數據遠超國內啤酒上市企業。作為中國啤酒行業規模“老大”,華潤啤酒2018年度營收為318.7億元,相當於百威亞太的55.3%;淨利潤為9.77億元,僅為百威亞太去年淨利潤的10.2%。另外一家國內龍頭啤酒企業——利潤“老大”青島啤酒去年營業收入為為265.8億元,淨利潤為15.61億元。其營收僅為百威亞太的一半不到,而淨利潤為後者的16.3%。
就市值而言,據券商富瑞分析,百威英博的亞太區業務的估值或可達400億至500億美元(約3120億元至3900億港元),3120億港元的下線約合人民幣2708.1億元,而根據最新收盤數據,華潤啤酒市值為人民幣1002.2億元,青島啤酒A股、H股市值合計690.5億元。
青島啤酒2018年營收為265.8億元,淨利潤為15.61億元,僅為百威亞太的16.3%。
或為減少公司千億美元負債壓力
早前有消息指出,百威英博分拆亞洲業務,是為了減少2016年收購南非米勒逾1000億美元的負債。
為進行全球化擴張,百威英博從未停止收購兼並的步伐。 2000年百威英博以在泛歐證交所上市為契機,在全球範圍並購大型啤酒集團,2 001年收購了著名的德國貝克啤酒。2004年與巴西安貝夫合並,超越南非米勒,成為世界第一大啤酒公司。2008年並購安海斯——布希公司,在米勒大本營美國市場稱霸,進一步鞏固霸主地位。
2016年10月,百威英博完成了以1138.1億美元收購全球第二大啤酒釀製企業南非米勒(SABMiller)的交易,此次交易被譽為可載入史冊的巨資並購案例。收購通過現金支付和換股的方式進行,而根據百威英博2017年年報,收購南非米勒所用的淨現金為651.66億美元,相當於2016年末股東應占股本的91.3%。
該公司預計,協同效應每年可帶來32億美元的稅前收益,這相當於2017年稅前盈利的28.9%。然而合並後百威英博的杠杆比率(資產與股東權益之比)大幅攀升,淨債務也大幅提高。截至2018年末,淨債務進一步增至1025億美元。
評級機構穆迪似乎也對其財務狀況不甚樂觀,將該公司的信用評級由A3降至Baa1,這無疑雪上加霜。
此次若能成功分拆上市,可將百威英博的負債由現時高達1000億美元(約7800億港元)降至800億美元(約6240億港元),並能提供更多資金予百威英博進行潛在收購合並,包括收購法國釀酒商Castel。
“
中國基金報:報道基金關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中國基金報
萬水千山總是情,點個 “好看” 行不行!!!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责任编辑:深圳市)